黄埔区社会建设促进会拟建立若干社工介入法院民事案件诉调对接项目基地,整个项目由黄埔区人民法院牵头,黄埔区社会建设促进会、黄埔区同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协助共建。现将项目方案予以公示,公示时间自2021年4月22日至2021年4月25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实施《民法典》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创新社工参与司法调解、司法帮扶和社会帮教模式,健全司法机关和社会组织联动共建民事纠纷诉调对接机制,推动加强涉少、涉家事民事案件中未成年人和离异家庭弱势妇女的民事权益保护,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安宁,制定本项目方案。
一、项目名称
黄埔区人民法院民事案件诉调对接社工介入创新项目。
二、项目背景
据统计,近年来,全国法院系统办理的因民事矛盾激化导致后续恶性案件发生的纠纷,涉少、涉家事案件占了近90%。黄埔区人民法院自2007年3月成立少年审判庭(曾更为少年家事审判庭,现更为综合审判庭)以来,年均审结涉少和涉家事案件500余件。
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这类案件当事人主要呈现两大特征:一是普遍文化水平低、经济收入少、维权意识弱,在面临家庭变故时往往手足无措,有的选择逆来顺受或自暴自弃,有的则直接采取过激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导致矛盾升级并不可逆转;二是因父母离婚或夫妻离婚、家庭变故等原因导致的失足孩子、离异妇女等,往往反应敏感、感情脆弱,在回归社会和家庭中因受到歧视、冷漠产生自卑消极心理,从而导致破罐破摔、自暴自弃。
但据调查了解,其实他们绝大多数对于再次融入社会都抱着美好的愿望和决心,都强烈期待重新就学就业和获得社会的重新认同接纳,都强烈渴望获得新的爱情和亲情。未成年人和离异弱势妇女的权益保护关系到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建立健全立足于审判职能的涉少涉家事案件司法帮扶工作机制,让这部分期待重新融入社会的孩子们和弱势群体步入新生活的绿色通道,使他们快捷便利地获得就业就学和重新生活的机会,将因涉少或涉家事案件带给他们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对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项目概述
以黄埔区人民法院内设的立案庭、综合审判庭、综合办公室等部门为依托,以黄埔区同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各街道组建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积极发挥黄埔区社会建设促进会资源力量,建立若干社工介入法院民事案件诉调对接项目基地,实现涉少/涉家事案件审判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心理疏导、就业就学培训及上岗、妇女与儿童权益维护及救济等一条龙服务,促使审判终结的失足青少年和家事案件中的涉少、涉妇弱势群体以司法机关和社会力量联动共建的“绿色通道”方式快捷就学就业和提升自身技能,摆脱在家庭变故过程中直接面对社会现实所带来的经济及心理困境,实现向社会的顺利回归和离婚后的重新出发。在社工服务介入期间,区人民法院负责协调,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跟进,对相关案件中的未成年人和弱势妇女等进行认知水平提升和思想、行为矫正,促使涉罪未成年人、涉家事弱势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和重新开创全新生活。
四、项目依托
(一)国家、省、市、区对青少年工作、和谐家庭创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区人民法院是广东省高院确定的广州市唯一的省少年司法改革创新培育基地和省法院系统6个家事审判程序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在市委政法委支持下,该项目已于2019年5月-2020年7月开展了一年多时间,是广州市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社工介入涉少和家事矛盾化解的首创。
(二)区司法机关良好的协作关系和区人民法院业已配套完成的四感五联涉少及涉家事审判机制、心理测评与干预机制、失足青少年社会调查工作机制、失足青少年就业救助工作机制、家事案件庭前调解工作机制、家事案件社会调查工作机制等,为社工介入民事案件诉调对接项目提供了全面的机制保障,同时组建了专业化的家事调解、特邀调解、家事调查队伍,为社工介入民事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了借鉴。
(三)区人民法院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共建了黄埔区涉少和涉家事心理测评与矫正基地,可利用该平台为民事案件中的青少年、离异妇女和弱势老人提供全面的心理疏导和矫正,解决失足青少年、离异妇女等弱势群体在就学、就业和重建家庭期间的心理问题,引导其健康地回归社会和重组家庭。
(四)区法院正在东院区二楼建设面积达500平方米的少年家事审判专区(计划于2021年度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专区内包含家事调解室、调查室、心理疏导室、音乐治疗室、社工工作室、亲子观护室、家长学校和少年、家事法庭等模块,为专业社工开展家事案件调解和心理介入工作等提供了优质的硬件设施。
五、实施单位
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广州市黄埔区社会建设促进会,广州市黄埔区同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六、实施时间
2021年5月-2022年5月,长期开展。
七、工作分工
(一)整个项目由黄埔区人民法院牵头,黄埔区社会建设促进会、黄埔区同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协助共建。
(二)黄埔区人民法院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及相关业务运作细则,同时以黄埔区同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业已组建的街道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在各个街镇或社区对应建立社工介入民事案件诉调对接项目基地。
(三)黄埔区社会建设促进会主要负责为整个项目提供资金支持(20万元),并严格按照促进会《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资金进行拨付和监管。
(四)黄埔区同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推荐30-40名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的社工队伍,经区法院遴选后,以个案社工专项工作小组形式介入案件开展诉前调解、心理干预、判后帮扶、就业就学救助等工作。
八、实施步骤
(一)2021年5月中上旬正式启动,黄埔区人民法院、黄埔区社会建设促进会、黄埔区同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签订《黄埔区人民法院民事案件诉调对接社工介入项目共建协议》,后由区法院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
(二)2021年5-6月,以黄埔区同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业已组建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在各街道和乡镇集中建立10-12个黄埔区人民法院民事案件诉调对接社工介入项目实施中心,确定各个中心社工的岗位和职能。
(三)2021年6月,黄埔区人民法院联合黄埔区社会建设促进会、黄埔区同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对遴选出的诉调对接专项工作社工进行短期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上岗工作技能。
(四)2021年6月,全面启动各街镇的社工介入民事案件诉调对接工作,由区法院立案庭和综合审判庭及派出法庭将受理的相关民事案件予以筛选和引入专业社工参与调解、调查、心理疏导、帮扶等工作。
(五)2021年6月开始,由黄埔区人民法院牵头,黄埔区社会建设促进会参与,逐月对各项目实施中心开展的社工介入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
九、项目经费预算(20万元)
(一)前期筹划和准备:1万元。
(二)基地建设和社工队伍组建、社工劳务补贴和午餐、交通补贴:12万元。
(三)项目专项宣传工作:1万元。
(四)社工上岗培训及技能提升工作:2万元以上。
(五)社工介入民事(涉少、涉家事案件)期间的心理疏导及矫正,以及对失足青少年与弱势妇女、老人的后期安置帮扶或权利救济工作:4万元。
广州市黄埔区社会建设促进会
2021年4月22日